全国咨询热线:
前几天,有个保费交了4年的老客户,发来一篇互联网文章说,当初买的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,入坑了,终极答案应该是无身故的更好。
而我悠然记得,她是我全部客户里,极少没有科普过无身故与含身故优劣的一个。
因为,我们初次沟通的第一个电话里,她就非常明确地主动提出:“我不考虑消费型,就要能见到回头钱的那种…… ”
继而,我们聊起当初为什么这么想,她回忆到,刚开始咨询保险的时候,先是接洽了两位不同大公司的保险代理人,她们帮她科普的保险理念,以不同的理由表达过相似的意思:“重疾险一定要买含身故的,或者返还型,消费型钱白花,不合适”,她才对此如是深信不疑。
当您开始从各个渠道,可能是书本、营销员或者互联网自媒体了解保险的时候,会听到很多说法。一定要先理清“事实”和“观点”的区别。
每个保险从业者、每个自媒体博主发表自己的观点都没有错,这是他们的权利和自由。
因此,听到一些说法的时候,一定要先甄别你听到的事实还是观点,如果是事实,就记住它。
如果是观点,则要辩证地想:“对这样的一个问题,另外的观点是什么?我的观点是什么?”
面对保险业内很多观点的冲撞,我们得知:每个人的内心深处,都有自己的一种相信。
但时过境迁之后,那种内心的相信仍然会支配我们,告诉我们,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。
在这个眼花缭乱的世界,拨开迷雾,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相信,对很多人,不容易。
而一旦做到了,你会发现,自己做的每个重要决定,走的每一步人生旅程,那么美丽,那么坚实。
保终身,身故赔保额(保费)的重疾险,看起来保单拿到的最低利益是所交保费,不亏钱。
但设身处地想想,保终身的重疾险,在被保险人年龄挺大的时候才能拿回保费,而往往在这个年龄,再想买重疾险已经很贵,甚至根本不可能了,所以非极特殊情况也不会退保。不退保,现金价值就是画在合同上的大饼,本人没办法花,怎么能说“没病存钱”呢?
这个“存钱”其实就是人over了赔不小于保费的身故金给家人,确切讲,其实是“病了养病,没病传承”。
因此,含身故责任的终身重疾险,是兼顾资产传承的财富安排,适合保费预算不是很紧张,且在观念上有传承意愿的人们。
因此,只要出事能赔,赔的钱比你交的钱多的保险,都有一部分钱是赔给其他人,从没出事的人的角度,就可以看做“白交”“消费掉”了。
同时,只要交保费的时间点和理赔的时间点不一样,保险公司都会拿你的钱投资。
因为需要多收一些保费,拿去投资和赔钱,以便到这位被保险人百年后,把多年经营运作的钱及增值还给他的家人。
可以看出,无论“保障”和“储蓄”功能如何设计和配比,都没有所谓的对错和优劣,划算或者不划算,而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和理念,来衡量适合与否。
有种观点说:因为重疾险都有医学诊断上的理赔条件。若一个人发生急症,短时间内身故,可能根本就来不及生成这些能用于理赔的检查指标。
且,如果家属知道被保险人买了重疾险,人没了却白买了,也会心生不满,甚至投诉保险公司和业务员。
可见,这样的一种情况,并不是重疾险应该负责的事情;也没有一点一个理论告诉你,买保险就为了赔到的。赔不到,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
因此,持这种观点的人,往往是忽视了寿险,保险方案总体不合理;或者,对单一险种的要求过高了。
至于减少纠纷,只能说是站在业务员和保险公司的角度,一种自我保护罢了,和买保险的你,毫无关系。
比起同款产品含身故责任,保费确实低一些。但目前市场上产品繁多,就算是不含身故的重疾险,我们也遇到过性价比不高的。
另如前述,便宜的前提是剥离了责任。你要接受一辈子平安健康,钱可能回不来这个现实。
有人说,不含身故的重疾险数量少,而且有的产品,含身故的不用抢,不含身故的要抢。好的东西才要抢,要抢就是好东西。
从保险公司风控的角度,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,如果很多人一辈子不生病,保险公司死差益会大于含身故的。
从入行之前自己买保险的时候,就认可;到现在从业7年了,仍然坚持自己当初的认可。
从服务几百客户的经验看,大家在破除信息不对称后的选择,基本是一半对一半。
我希望,慢慢的变多的保险从业者,少一些听话照做,多一些独立思考;少一些营销话术,多一些良心服务。
这样,客户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,做出最理性的选择,然后和他们手里的保单,相伴终生!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管理员
该内容暂无评论